一、照明系统设计核心原则
夜间施工照明需满足《建筑施工照明技术标准》(GB 50582-2010)要求,重点控制以下参数:
照度标准:主梁作业区照度≥200lux,支腿操作区≥150lux,通道及材料堆放区≥50lux。采用 LED 投光灯(色温 5000-6500K),显色指数 Ra≥80,确保色彩辨识度。
均匀度控制:作业面照度均匀度≥0.7,避免明暗交替导致视觉疲劳。通过蝙蝠翼配光(120° 广角)与非对称配光(前倾 30°)组合,消除阴影盲区。
防眩光设计:灯具仰角≤60°,在人员密集区域加装遮光筒,将光束角限制在 ±30° 内,避免光线直射驾驶员视线。
二、照明系统构成与布设方案
主照明系统
主梁双侧投光灯:在主梁两侧每隔 10 米安装 200W LED 投光灯(防护等级 IP65),采用磁吸式快拆结构,可沿轨道滑动调整位置。灯具安装高度距作业面 4-6 米,仰角 30°-45°,覆盖前方 30 米范围内的节段拼装区域。
支腿定向照明:在前支腿顶部安装 150W 泛光灯,照射桥墩支座安装区域;中后支腿两侧加装 100W 可调角投光灯,照亮支腿与地基接触面,确保支腿垂直度检查精度。
箱梁吊装区域强化照明:在架桥机天车下方悬挂 300W 防爆投光灯(防爆等级 Ex d IIB T4),随天车移动同步照亮梁体对接部位,照度≥300lux。
辅助照明系统
局部操作补光:在液压泵站、电气控制柜等关键部位设置 50W 防水 LED 工作灯(带磁性底座),可吸附于金属表面,提供近距离照明(照度≥200lux)。
桥面运输引导:在已架设箱梁两侧边缘涂刷反光漆(逆反射系数≥500mcd・m⁻²・lx⁻¹),并每隔 5 米安装嵌入式 LED 地埋灯(亮度≥100cd),形成连续光带,引导运梁炮车夜间行驶。
应急照明系统
备用电源配置:采用柴油发电机(功率≥50kW)作为应急电源,与主电源自动切换(切换时间≤0.5 秒),确保主梁、支腿及通道照明持续供电。
疏散路径照明:在架桥机主梁两侧及支腿周边设置 LED 应急灯(持续工作时间≥90 分钟),地面照度≥5lux,灯具间距≤20 米,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路线清晰可见。
三、动态控制与**保障措施
智能调光系统
分级亮度控制:通过光敏传感器自动调节灯具功率,正常作业时保持 100% 亮度;非作业时段(如设备检修)降** 30% 基础照明,年节电率可达 40%。
联动控制机制:将照明系统与架桥机操作信号关联,天车移动时自动增强吊装区域照度** 300lux;支腿调整时同步开启支腿底部照明,避免误操作。
电源与线路**
移动电缆防护:采用 φ50mm 卷筒电缆(耐磨损、抗拉强度≥50kN),通过电缆滑车沿主梁敷设,避免拖拽损伤。电缆外皮每隔 2 米粘贴反光标识,夜间辨识度≥500 米。
接地与防雷:所有灯具金属外壳通过 φ12mm 镀锌扁钢与架桥机接地系统连接(接地电阻≤4Ω),配电箱安装浪涌保护器(通流容量≥40kA),雷雨天气自动切断非必要电源。
环境协同监测
多参数联动:集成风速仪(预警阈值 12m/s)、温湿度传感器,当环境参数超标时,强制降低灯具功率或关闭部分非必要照明,减少设备负荷。
实时视频监控:在主梁两端及支腿顶部安装高清摄像头(照度≤0.1lux 时仍可清晰成像),通过驾驶室显示屏实时查看作业区域光照情况,及时发现照明盲区。
四、施工过程精细化管控
灯具安装精度
三维定位控制:采用激光测距仪调整灯具安装高度,误差≤±2cm;使用倾角仪校准投光灯角度,偏差≤±1°。某项目通过精确调整,将作业面照度均匀度从 0.6 提升** 0.8。
抗震加固措施:灯具支架与架桥机结构件采用双螺母紧固,并加装橡胶减震垫(邵氏硬度 60±5),可耐受架桥机过孔时的振动(加速度≤0.5g)。
动态维护机制
定期巡检制度:每班次作业前检查灯具固定螺栓扭矩(≥40N・m)、电缆绝缘电阻(≥10MΩ)及应急电源启动时间(≤10 秒),发现问题立即更换备用设备。
光衰补偿策略:建立灯具使用档案,累计工作 2000 小时后,按 10% 比例抽检光通量,当光衰超过 30% 时整批更换,确保照度稳定。
特殊工况应对
雾天增强方案:在主梁前端加装雾灯(波长 550-600nm,穿透性≥50 米),配合黄色滤光片提升散射光效果,同时降低其他灯具亮度** 50%,减少漫反射干扰。
高压线下作业:采用绝缘吊杆(长度≥3 米,耐压等级≥10kV)安装灯具,确保与高压线净距≥6 米。某项目在 110kV 高压线下施工时,通过降低灯具安装高度并增加侧向补光,成功将作业面照度维持在 180lux 以上。
五、典型工程应用案例
某高速公路跨河特大桥(主跨 120m)采用节段拼架桥机夜间施工,通过以下措施实现**高效照明:
智能调光系统:根据箱梁吊装、支腿调整等不同工况,自动切换灯具组合(如吊装时开启天车下方 300W 投光灯,支腿调整时强化支腿底部 150W 泛光灯),照度波动控制在 ±10% 以内。
冗余电源配置:主电源采用 380V 三相五线制供电,备用柴油发电机(功率 50kW)每小时试运行一次,确保突发停电时应急照明 5 秒内启动。
眩光抑制技术:在驾驶员操作区域加装防眩光屏(透光率≤30%),并调整主梁投光灯仰角** 40°,将驾驶室工作面照度从 220lux 降** 180lux,消除直射眩光。
施工期间未发生因照明问题导致的**事故,较原计划提前 7 天完成架梁任务,夜间作业效率提升 25%。
六、验收与长效管理
性能验证
照度实测:采用便携式照度计(精度 ±2%)抽检作业面,每 100㎡不少于 3 个测点,合格率需≥95%。某项目实测主梁作业区平均照度 215lux,均匀度 0.82,完全满足规范要求。
应急响应测试:模拟主电源断电场景,应急照明需在 10 秒内达到规定照度。某项目测试结果显示,备用电源切换时间 0.3 秒,疏散路径照度 7.2lux,优于标准要求。
技术档案建立
整理灯具采购清单、安装调试记录、维护日志及验收报告,形成《夜间施工照明专项档案》。某项目档案包含灯具光衰曲线 24 条、故障处理记录 12 份,为后续工程提供完整参考。
上一篇:松原节段拼架桥机公司 节段拼架桥机陡坡段防滑移全流程控制方案 |
下一篇:四平节段拼架桥机公司 节段拼架桥机强风地区防风锁紧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实践 |